信息时间:2025-09-10
信息来源:
编者按:
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,成都农交所恰似一座桥梁,一头连着广袤乡村的资产活力,一头系着城乡融合的发展新机。而支撑这座桥梁稳健前行的,是一群在岗位上默默深耕的骨干力量——他们是农交事业的“实干派”,用专业破解难题,用担当扛稳责任,用热忱点燃征程。
成都农交所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“新农交·骨干风采录”专栏,通过这些骨干的日常,看他们如何在平凡岗位上解锁“不凡技能”,如何用点滴付出汇聚成农交所的奋进力量。
第二期,就让我们聚焦多岗位历练成长的杨洪,从他的故事里,读懂农交人扎根一线的坚守、敢闯敢试的魄力与跨域拓新的担当。
人物简介——杨洪
杨洪,退役军人,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历,2011年7月加入成都农交所,2023年7月至今兼任新媒体运营中心临时负责人。期间,获评3次先进个人、1次优秀个人、1次优秀共产党员,还曾获简阳市市级先进个人荣誉。
“杨老师,村里的产业发展还得麻烦您再帮忙联系些资源”“文山项目的交易细则制定进度怎么样了?”无论是来自基层乡村的咨询,还是跨省份项目的对接需求,杨洪总能第一时间回应,用沉稳与专业扛起每一份责任。从驻村一线到数字采集,再到跨省项目拓荒,入职13年来,他始终以退役军人的坚毅底色,在农交事业的不同赛道上扎根、突破,留下了一串扎实的奋斗足迹。
驻村三年:把“农交温度”种进田间地头
2018年7月,杨洪主动请缨前往简阳市施家镇龙河村,以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身份开启了三年基层征程。直到脚底踩在了松软的泥土上,他心里清楚,往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是对着报表和文件,而是要跟村民的柴米油盐、村里的大小难题打交道,得把“身子”伏下来,把心扎进村里。
刚驻村没多久,杨洪就跟着村两委忙起了“三美示范村”创建和党群服务中心改造。白天跟着村干部跑现场、量尺寸,听村民念叨“希望村里能更亮堂些”“办事的地方能更亲切点”;晚上就对着图纸琢磨,怎么才能既符合标准,又能顺着村民的心意。后来村里办文艺演出,他更是忙前忙后,从策划节目到搭舞台,忙得满头大汗也乐呵——看着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坐满院子,笑着鼓掌的样子,他觉得“这比在办公室报多少表都实在”。
龙河村要发展产业,这是杨洪记在心里的大事。他想着作为成都农交所的一员,手里有平台资源,便开始四处联系农业企业。一次次打电话、跑企业,跟对方讲龙河村的土壤条件、村民的积极性,终于牵线让村两委和一家企业接上了头。双方一拍即合,计划2019年种上10多亩羊肚菌和百香果。年底这批羊肚菌和百香果卖出了12余万元的好价。为了让大家更有干劲,他还跟着村里一起办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“健康家庭”评选,看着村民们为获奖的邻居鼓掌,听着大家说“要好好干,日子才能更红火”,他知道,勤劳致富的劲儿,已经在村里慢慢冒头了。
三年驻村时光匆匆过,杨洪不仅帮着龙河村建强了基层组织、搞起了产业,还成了村民眼里“能帮上忙的人”。后来他获评简阳市市级先进个人和公司先进个人,可他总说,最珍贵的是这段扎根乡村的经历——是村民递来的一杯热茶,是看到羊肚菌破土时大家的笑脸,让他真正懂了农交所“连接城乡”的意义,也把“以农为本”的初心,深深种进了这片田间地头。
数字转型:做农交业务的“技术摆渡人”
2022年7月,杨洪调任信息技术部,一年后又调任新媒体运营中心临时负责人,迎来了从“基层服务”到“数字赋能”的角色转变。面对全新领域,他从零学起,一边钻研数字技术,一边结合农交业务实际需求,快速成长为“技术+业务”的复合型骨干。
在电商推进办工作期间,他牵头参与农副产品数字商城建设,从产品筛选、信息录入到平台测试,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,努力让乡村好物通过农副产品数字商城走出大山。目前累计为农副产品数字商城收集川内乃至全国特色农副产品4808个,引进入驻2690个商家,网站点击率超300万,完成柑橘、蓝莓、辣椒等各类大宗农副产品交易,交易量超1650万斤,交易额超过5000万元。
后来,搭建闲置资产超市,他又作为数据采集队核心成员,带领团队往各区(市)县跑,硬是把足迹印在了大半个四川。白天顶着烈日记数据、拍照片,晚上回到住处还得整理核对,常常忙到后半夜。可他从没喊过累,只说“现在把基础打牢了,以后老乡们想盘活闲置地、老房子,才能精准找到买家,少走冤枉路”。就这么一趟趟跑、一笔笔记,累计采集近1000宗,完成制作并为闲置资产超市提供近500宗项目视频及VR视频展示,通过新媒体矩阵对外完成宣传近70万次项目推广宣传,成了后续信息化管理、精准匹配交易的“硬支撑”。
作为“交子彩虹”党员先锋队成员,杨洪总是冲在乡村振兴一线最前面,把党员的担当融进每一件实事里,无私奉献的模样,成了队伍里最动人的风景。
文山拓荒:“一站式服务”首次实现跨省输出
2025年8月3日,成都农交所首次对外“一站式服务”项目在云南省文山州正式启动。文山州是云南省唯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试点州,而发挥好试点对云南省农村产权规范化建设的示范、突破、带动作用,极其重要。成都农交所将把自身的业务模式“复制”到文山州,建设文山州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平台、驻场运营服务等,帮助文山州全面推进全州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工作。杨洪被任命为驻文山州项目负责人,肩负起“排头兵”的重任。这是公司“一站式服务”首次尝试跨省份业务输出,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,每一步都需要摸索前行。
抵达文山的第一天,他来不及适应陌生环境,就立刻与甲方对接,围绕系统部署、业务流程规范、人员培训等核心需求,连夜梳理出工作清单与时间节点;为贴合文山州农村产权交易实际情况,他带领项目组深入当地调研,结合成都农交所的成熟经验,充分联合公司业务与后台各部门人员,调整优化业务体系,确保输出的模式“能用、好用、管用”。
从交易细则制定到人员培训,从新媒体矩阵搭建到问题答疑,杨洪始终冲在一线,不仅对外展示了成都农交所在农村产权交易领域的专业度与敬业度,更带领团队开启了公司跨域服务的新探索。如今,文山州项目已逐步步入正轨,而他依然在岗位上坚守,为农交模式的跨省复制持续发力。
从驻村的“贴心人”到数字的“赋能者”,再到跨省的“拓荒者”,杨洪的每一次角色转变,都紧扣农交所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需求。他用13年的坚守证明,无论在哪个岗位,只要心怀担当、勇于突破,就能在农交事业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